行业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新闻

泉城“助人为乐和谐使者”

发布时间:2016-07-04 17:24:49   点击量:0

点评:
      今年41岁的社区保安员朱玉德有着 “助人为乐和谐使者”的称号,他收入微薄,却是“微”公益里的“大”行者。他发起了“1小时公益圈”,即每个人都拿出1小时做公益,使更多人受益。这个公益组织,包括部分保安和社会各阶层人员,已经有1100余名志愿者,每个周末都会组织公益活动。他用热心、真诚多次帮助了萍水相逢、身处困境的人们。在朱玉德的眼中,能够尽微薄之力去帮助有需要的人是一种快乐,也是自己做人的本分,他的举动蕴含着最质朴的打动人心的力量。



      他身材瘦小,却几次救起突发疾病的路人;他挣钱不多,却多次捐助身处困境的孩子;他内向羞涩,却当起了街道百姓的宣讲员,传播道德正能量,他叫朱玉德,是山东省济南市振邦保安服务有限责任公司的一名保安员。
      2015年12月31日,由《中国保安》杂志社、济南市公安局保安管理支队指导,齐鲁周刊社主办,大众网济南频道承办的“泉城最美保安”系列评选活动正式启动,2016年1月20日评选结束。此次评选活动济南共计40余家保安公司、200余名优秀保安员参与评选,从中选出“见义勇为平安卫士”、“爱岗敬业安保先锋”、“助人为乐和谐使者”、“拾金不昧道德楷模”、“泉城百姓信得过保安公司”等奖项,经过泉城市民参与投票,最终保安员朱玉德荣获 “助人为乐和谐使者”的称号。
朱玉德,1975年出生,山东泰安人,一位普通农民的孩子,2001年成为山东省济南市振邦保安服务有限责任公司的一名普通的保安员,现为驻济南公交花园小区保安岗队员。听到老人呼喊救命,他迅速上前相助;路遇倒地的中年男子,他上前扶起;他多次看望来济南求医的外地孩子,还发起创建了“1小时公益圈”,即“每个人都拿出1小时做公益,使更多人受益。”朱玉德虽然收入微薄,然而小保安却有着大境界,他是“微”公益里的“大”行者。
      平凡的岗位铸就了朱玉德不平凡的人生,凭借对工作的负责和对社会公益事业的关注与热爱,朱玉德先后被授予“山东好人”、济南槐荫区“新城道德之星”、“济南十佳保安”、“2013感动济南十大人物”、 “2014善行义举四德先模人物”、2015年济南市第五届“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

热心救人

      2001年,朱玉德从山东肥城老家来到济南打工。来到泉城,他没有尝试太多的工作,而是直接来到济南市振邦保安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应聘成为了一名保安员。朱玉德像很多务工人员一样,离开自己的家乡,来到一片完全陌生的土地,怀着憧憬与忐忑的心情,靠自己的劳动过着平凡的日子。目前,40多岁的朱玉德和妻子、孩子租住在几十平米的房子,从事保安工作的收入对于正处在上有老、下有小时期的老朱来说,一家老少虽不能大富大贵,但是平平淡淡,日子倒过得安稳。
      2005年6月,朱玉德被安排到景绣苑小区值勤点。日复一日,尽管工作有点简单枯燥,但朱玉德做得认真负责,由他负责的岗位,从未出过问题。“朱玉德自从参加工作以来,无论工作简单还是繁重都一样认真做完,没有怨言。有的同事家中有事,他就主动替其值班,从无怨言,从不计较得失。”朱玉德的队长说。值勤点的工作三班倒,朱玉德的家和值勤点相距甚远,要骑一个多小时的电动车,有时夜里与人换班,老朱就住在岗点内,凑合一宿。
      2012年8月6日傍晚,朱玉德正在巡逻,听居民说小区大门口绿化带前面躺着一位老人,他赶紧跑过去,发现一位脸色苍白的老人躺在绿化带内。他大声呼喊,老人并没有回应,走近之后发现老人还有心跳,于是朱玉德推测老人可能是突发疾病晕到了。朱玉德第一时间拨打了120急救电话,在急救车赶来的过程中,他不停的询问老人叫什么名字,家住在哪里。老人时而清醒时而糊涂。由于无法联系到其家人,朱玉德果断拨打了110,向民警求助。老人被抬上救护车后,朱玉德看到不远处有两个红色塑料袋,就赶紧拾起来帮老人收好,陪着老人一起到了医院。民警随即赶到,为确定老人身份开始清点物品,在其中的一个塑料袋里发现了一万多元现金。朱玉德牵挂着老人,第二天中午又赶到医院,大夫说老人做完检查执意离开了医院,临走之前还激动地说要感谢那位萍水相逢的保安小伙子,是他救了自己的命。
一个月后的一天晚上,朱玉德骑着自行车去上夜班,当他走到经六路延长线一条小胡同时,看见一名中年男子躺在路边一动不动,后脑勺有一个鸡蛋大的血包。朱玉德赶紧拨打了120急救电话,面对别人有难,朱玉德毫不犹豫再伸援手。
      朱玉德说,救起突发疾病路人这样略显“惊险”的场面并不常见。更多时候,他只是穿着保安制服,在小区门口登记来访客人、车辆,在小区院内巡逻,保障居民安全。
      工作之余,朱玉德是小区里出了名的“热心肠”,经常帮大伙儿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只要有需要,随叫随到。朱玉德说:“自己来小区10多年了,和居民都有了感情,居民对他也比较放心,居民家里有什么事他也是能帮就帮。”有居民会将钥匙、物品存放在他这里,有的居民家里暖气不热来找他,有的要处理家中废品也来问他。
      时间长了,小区里的居民都很喜欢这个老实人,来往的居民见到他,都会和他聊上几句。恰逢中秋,有居民提着水果从岗点走过,塞下一个橙子就走了;恰逢冬至,会有居民提着两袋子水饺来到岗点,硬是要塞给他,见朱玉德不收,放在门口就走了。几分钟后又回来嘱咐他等会记得煮了吃,冬至吃饺子,一定要多吃。

捐资助人

      “自己做的都是小事,没什么好说的。”这是朱玉德说得最多的一句话。虽然每月只有1600块钱的工资,他却不时捐钱给需要帮助的人。虽说这样日子紧张了些,但朱玉德却觉得特别踏实。
      2012年9月,嘉祥县年仅13岁的小仲康被大车撞断腿,住进了省立医院东院。朱玉德从媒体上看到这则新闻后,想到这么小的孩子就要承受交通事故带来的伤害,心里很不是滋味。他买了箱牛奶骑了1个多小时的电动车赶到医院看望仲康,并给他留下了200元钱,这是仲康收到的首笔善款。朱玉德听医生说多喝排骨汤能促进身体康复,就熬了新鲜的排骨汤送到医院,为了让仲康吃上热乎乎的饭菜,他还买了电砂锅一并送到医院。
      2013年6月,朱玉德得知聊城东昌府区的4岁女孩靳玲玲被大货车轧伤手,家人一路求医到了山东手足外科医院。之后,朱玉德先后六次来到医院,给玲玲买了书包、糖果、玩具,还塞给她姑姑几百元钱。
      “第一次,玲玲的右手缠着厚厚的绷带睡着了。第二次,玲玲躲在姑姑身后,眼睛直直地瞅着我的制服。第三次,玲玲冲着我轻轻地喊了声‘叔叔,抱抱’。到了后来,玲玲竟会叫‘朱爸爸’。”说到这里,朱玉德一脸幸福地笑了。
      朱玉德做的好事还有很多:2012年9月救起绿原小区对面的醉汉;2013年5月救起兴济河西侧拾荒老人;2013年6月,救起张庄路西端加油站旁的中年妇女⋯⋯这样一位普通的保安,在这个“老人摔倒扶不扶”、“路见不平出不出手”都要斟酌的社会背景下,用他的热心、真诚多次帮助了萍水相逢、身处困境的人们,他传递出了道德建设的正能量。

传递爱心

      冬日里的一大早,朱玉德来到槐荫区儿童脑病康复中心,给孩子们送来《弟子规》等康复训练教材,帮家长给孩子做康复训练。康复中心人手有限,闲暇时间朱玉德就来做义工,打打下手。
      “经常来看看孩子们,做一些我们能做的事,也是表达一下关爱和关心,希望他们能早日康复,希望他们明天会更好。”朱玉德说。
      为了发动身边力量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朱玉德发起成立了“1小时公益圈”,即“每个人都拿出1小时做公益,使更多人受益。”在朱玉德的影响下,现在“1小时公益圈”已经有多名会员。
      最近,朱玉德正准备周末联合大学生为一个13岁的白血病患者捐款。而这两天,他在为商河一名失踪女孩自费复印了2000多份寻人启事,穿着自己设计的红马甲,到泉城广场等人多的地方发放寻人启事。
      “从内心来说就是帮助别人一下,能帮一把是一把,如果说看到不管,我们心里是绝对过不去的,这应该是做人的本分。”朱玉德说。
自成立“1小时公益圈”公益组织后,能够帮助的人群也扩大了。朱玉德带领着志愿者们骑着摩托车去长清给贫困学生送手套衣物;印发了共计10000多份寻人启事帮忙寻找失踪的人;集体到黄河清理白色垃圾;常年与老年公寓的老人结成帮扶对子;慰问抗战老兵、慰问济南福利院儿童等。2015年泉城创卫,大街上又出现了他们清理野广告的身影⋯⋯
      截至目前,这个以“1小时公益圈”命名的公益组织,包括部分保安和社会各阶层人员,已经有1100余名志愿者,每个周末都会组织公益活动。每次参与活动的志愿者都有变化,不变的是朱玉德这名组织者和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
      这就是朱玉德,“微”公益里的“大”行者,百姓心中“助人为乐的和谐使者”。“能够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去帮助有需要的人是一种快乐”,从事公益事业时他脸上的笑容是最好的证明。(董坤)


 


上一篇:关于做好2016年度《中国保安》征订工作的通知
下一篇:中国保安协会安全技术防范专业委员会召开2016年工作部署会

Copyright © 2015- 北京都杰安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5058920号-1

电话:010 - 56456588 / 010-56936313        邮箱:bjbjdujie@163.com

技术支持:龙禧科技